首页 > 实时讯息 >

民法典宣传月 | 商洛法院:法治画卷“典”亮万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3 12:50:00    

今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商洛法院法官干警以民法典为“护航灯”,从校园课堂的模拟法庭到乡村院落的普法讲堂,再到集镇广场的助残宣传,用生动实践在秦岭深处绘就一幅“典”亮万家的法治画卷。

“典”暖童心:校园里的“沉浸式”法治课

“现在开庭!”

5月9日,商洛市镇安县云镇中心小学的“模拟法庭”内,法槌声清脆敲响。商洛中院法官将一件校园未成年人侵权案件的庭审现场“搬”进课堂。

本案中,张甲与李乙均系小学生,二人在课间玩闹时,不慎致李乙受伤,继而引发侵权纠纷,李乙的监护人提起民事诉讼。案件庭审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从法庭调查、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等环节有条不紊,双方围绕责任比例如何划分、是否应当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进行辩论,全程公开透明。

旁听席上,50余名师生专注聆听,直观感受法律程序的严谨性和权威性。通过近距离、“沉浸式”观摩庭审,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普法一方的效果。

“同学们,刚才的庭审中,法律既保护受伤同学的合法权益,也会考量未成年人的行为能力……”

校园庭审结束后,商洛中院王金新法官趁热打铁展开以案释法小课堂,用“身边事”解析“天下法”。互动环节,“校园欺凌如何应对”“陌生人搭讪怎么办”等提问此起彼伏,法官结合电信诈骗、网络安全、游戏代练诈骗等案例,将法律知识化作“实用盾牌”,让法治种子在孩子们心中萌芽。

“典”润山乡:院落里的“家常普法会”

“外出打工一定要签合同,工资条、工牌都要留好!”

“以前总觉得法律条文离咱远,现在一听,原来和咱生活这么近!”

5月13日,在商州区牧护关镇大商塬村村委会,一场别开生面而又接地气的普法宣讲有序进行。商州区法院牧护关法庭干警带着精心编印的民法典乡村实用手册,与村民围坐在一起,力求宣讲内容既专业又通俗易懂,让群众“听得懂”“学得会”。

活动现场,气氛格外热烈。法官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结婚登记的条件与程序、夫妻共同财产与债务的认定分割、子女抚养与探视权、老年人赡养等内容。针对农村常见的邻里、彩礼纠纷,法官以案释法,详细剖析法律规定与处理方式。在劳动用工篇宣讲中,法官详细介绍了签订规范劳动合同的方法,以及遇到拖欠工资、工伤赔偿等问题时的维权途径和证据保留技巧。

整个民法典宣讲过程,法官围绕村民提问耐心细致地解答,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村民们一边听着讲解,一边拿着宣传手册频频点头,法治意识在轻松愉快的“拉家常”中悄然提升。

“典”暖残弱:广场上的“法治守护站”

“希望我们能被平等对待,生活里多些便利与保障。”一位残疾人的心声,道出了无数残障人士的期盼。

5月16日,在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商南县法院联合县残联等部门,在过风楼镇人民广场依托“法治守护站”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旨在弘扬扶残助残的社会风尚,营造关爱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大家看,残疾人在就业时,用人单位不能因为身体残疾就拒绝录用,这是违法的。”干警结合法院审理的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解读残疾人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的合法权益,以及权益遭受侵害时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权等相关知识。同时,向群众发放精心制作的民法典、残疾人保障法宣传手册,为群众深入学习残疾人权益保障知识提供了有力支持。

参与活动的普通群众称赞道:“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让我们更了解残疾人,也懂得该怎么帮助他们。”

活动以人文关怀为底色,现场还穿插了精彩的文艺表演。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唤起了社会对残疾人群体需求的关注,打破了偏见与歧视。

五月春景明,普法正当时。商洛法院人以脚步为笔、以真心为墨,让民法典深入人心,让法治成为秦岭腹地最温暖的底色,为群众美好生活保驾护航。


编辑:赵佳欣

责编:李娟

审核:姚启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