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荆江评论:荆州新使命,挺起湖北发展“腰杆子”!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8 16:43:00    

荆州新闻网评论(评论员 楚天热事)每一座城市,都以其独特风貌和故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战略蓝图中,荆州正以“建设先行区、当好排头兵”的使命担当,加速崛起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8月16日,中共荆州市委六届十一次全会明确“四大战略”“七个能力”提升部署,既为自身绘就发展路线图,更凸显其江汉平原核心城市的战略价值——挺起湖北发展“腰杆子”,托举武汉、宜昌、襄阳“金三角”之外的“牛肚子”,为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荆州之“腰”,地理与经济的双重枢纽担当

荆州地处湖北中部、江汉平原腹地,长江穿城而过,自古便是“九省通衢”的商贸重镇。新时代下,其“腰杆子”作用从三方面凸显:

交通枢纽壮腰。加速构建“铁水公空”立体交通网,推进长江黄金水道、荆荆高铁、荆州沙市机场改扩建等工程,全力打造长江中游多式联运枢纽,为湖北“祖国立交桥”战略补上关键一环。

产业强基固腰。聚焦“23515”现代产业体系(2个千亿级、3个五百亿级、1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主攻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等赛道,推动经济总量跨越4000亿、冲刺5000亿,夯实全省经济“腰部力量”。

生态屏障护腰。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节点,以洪湖治理为突破口,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其绿色崛起路径将为湖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示范样本。

托举“金三角”,破解区域发展“中部塌陷”

武汉、宜昌、襄阳构成的“金三角”是湖北经济核心引擎,但缺乏中部腹地支撑易致“中部塌陷”。荆州以三大行动主动担当,强化区域协同。

产业互补联动。依托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与“金三角”产业链深度绑定。例如,荆州家电产业与武汉光电子、汽车产业形成配套,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开放平台协同。加快建设保税物流中心、跨境电商综试区,与宜昌自贸片区、武汉自贸区联动,共同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提升湖北整体开放能级。

文旅融合赋能。以楚文化、长江文化为纽带,联动襄阳古城、宜昌三峡旅游资源,构建“鄂中文旅走廊”,进一步擦亮湖北文化名片,增强文化软实力。

激活“牛肚子”,撬动江汉平原振兴的支点

经济学家张培刚提出的“牛肚子理论”指出,中国发展需靠中部“牛肚子”地区发力。对湖北而言,荆州正是激活江汉平原、破解区域均衡发展难题的关键支点。

县域经济破局。监利、洪湖等县市聚焦特色农业、新能源产业,打造“一县一业”发展格局,以县域经济崛起带动平原地区共同富裕,夯实全省发展根基。

创新策源增能。依托长江大学、荆州高新区等,深化产学研融合,为传统农业区注入科技创新活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农到工、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作风攻坚护航。全会出台《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意见》,剑指“躺平”“观望”等作风问题,以“敢闯敢创”的精神破除发展惯性,为荆州振兴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破局前行,从“潜力股”到“增长极”的关键路径

尽管发展势头强劲,荆州仍需直面产业结构偏重传统、县域经济短板突出、要素集聚能力不足等挑战。为此,需锚定三大突破方向。

强化极核带动。提升中心城区能级,加快荆州新城建设,增强人口、资本等要素的吸附能力,打造区域发展“核心引擎”。

深化区域合作。推进宜荆荆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携手宜昌、荆门共筑长江中游城市群次级中心,形成区域发展合力。

争取政策赋能。借力“十五五”规划窗口期,积极推动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新能源基地等重大平台落地,为发展争取更多政策支持与资源倾斜。

从“荆州古城”到“支点荆州”,这座承载千年历史的城市,正以“四大战略”重塑发展逻辑,在湖北“建成支点”的征程中展现新担当。

未来,荆州挺起的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腰杆子”,更是全省均衡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支点。当荆州的“牛肚子”效应充分释放,湖北将有望从“金三角引领”迈向“全域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中部地区崛起注入更强劲的“湖北力量”。

每一座城市,都以其独特风貌和故事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挺起湖北发展“腰杆子”!这是荆州这座千年古城的“支点”建设新使命。

编辑: 袁超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