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张莎
当《孔融让梨》遇上情景剧,当历史典故化身互动游戏,课堂会迸发怎样的火花?2月27日至28日,2025年春季学期重庆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工作会在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上演。来自全市各区县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及骨干教师齐聚于此,共同见证传统文化与核心素养的“破壁融合”,探索如何让德育课堂从“说教场”变为“成长营”。
活动中,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付永露、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龙青燕、江津区享堂小学校吴蔚三位教师带来精彩课例展示。她们分别从“做个勤劳的人”“讲诚信,见行动”“见贤思齐常进步”等角度,巧妙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用沉浸式课堂点燃学生热情。
“教学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种”,在研课团队交流环节,江津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员李祖秀,江津区四牌坊小学校党总支书记杨雪梅,江津区双福第三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平等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力课堂”的实践探索成果,以及传统美德在活动实践与“灌启”交融中的传承经验,充分展示了江津区在该学科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成果。
“原来思政课可以像综艺一样有趣,像实验一样严谨,像故事一样动人——这才是‘大思政’该有的模样!”在主题研讨环节,全体教研员展开热烈讨论,江北区一名骨干教师说,将把此次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持续探索创新,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关键课程。”江津区教委副主任刘祥介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方面,江津大力实施“五个一”质量提升工程,构建了完善的运行机制,打造出高效协作平台,积累了丰富的优质资源,打造出具有示范效应的精品课程,培养了一支专业素养过硬的教师队伍,让德育成为一场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