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启幕 光明街道文旅盛宴演绎诗与远方的城市叙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23:25:00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启幕,深圳再度成为全国文化产业的聚焦点。而在文博会的序章奏响前夜,作为光明区配套文化活动,5月21日上午,公益烙画艺术创作暨田林山韵·光明潮集——非遗农产双城互动市集活动在光明区华强烙画基地正式拉开帷幕。一场关于传统与现代、生态与人文的文旅盛宴,在光明街道徐徐铺展,宛如一首写给城市的抒情诗。

活动现场

启动仪式上,弘扬烙画公司与南阳烙画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中国传统烙画工艺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烙画,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以火为墨,以烙铁为笔,在木板等材质上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此次企业间的协作,将整合双方的资源优势,推动烙画艺术的创新发展,让这一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华强烙画基地也将成为烙画艺术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平台,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穿过烙画的艺术长廊,走进迳口,便与筷箸小院撞个满怀。青砖墙上悬挂着百余双形态各异的筷子:唐代银箸镌刻缠枝纹,傣族竹筷缀以孔雀羽,日本漆筷流转金箔光影。游客李女士正与孩子体验“古法制箸”,在砂纸摩挲竹片的沙沙声里,感慨到:“原来一双筷子要历经十八道工序,我们捧着的不仅是餐具,更是文明的信物。”院角的“光明味道”体验区,用特制长筷夹起光明乳鸽、越南肠粉的食客笑声不断,筷尖流转的,是跨越山海的人间至味。

虹桥

当夕阳为4公里长的虹桥镀上金边,摄影爱好者王先生正架起三脚架等待夜幕降临。“你看,这座桥像不像一条红绸带飘进森林?”他指着远处隐入山峦的桥身感叹。虹桥公园的魔力,在于将生态野趣与人文匠心编织得天衣无缝:桥下,孩子们在自然教育中心抚摸蝴蝶标本,聆听光明湖湿地候鸟迁徙的故事;桥上,身着汉服的少女倚栏远眺,无人机镜头记录下虹桥、晚霞与城市灯火交相辉映的魔幻时刻。此刻,人与自然的对话,化作朋友圈刷屏的九宫格大片。

光明街道的咖啡地图藏着无数惊喜:老糖厂改造的工业风空间里,拿铁搭配光明农场鲜奶;翠湖边的玻璃花房中,手冲咖啡与客家茶果拼配出奇妙滋味。来自荷兰的游客马克在留言本写道:“这里的咖啡师会为你讲述每颗豆子的旅行故事,一杯咖啡,半城文化。”

暮色中的翠湖江南小镇倒映水面,风吹涟漪,惊起数只白鹭。“这是‘光明三宝’文创系列,游客最爱带它作伴手礼。”路边摊位的阿婆笑眼弯弯。转角处的甜品店里,新式甜品与光明传统文化绝妙地融合在一起,漫步在江南小镇的街道上,感受着微风拂面,欣赏湖边美景,仿佛时光都慢了下来。

迳口麒麟舞

光明街道的研学课程,是写给青少年的立体教科书。在虹桥自然教育中心,孩子们透过显微镜观察大顶岭森林的珍稀苔藓,用拓印工艺制作《光明植物图谱》;在迳口古村,少年们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麒麟舞步,亲手扎制竹编麒麟头,鼓点声中数百年历史向我们走来。最令人动容的是“光明记忆工程”——青少年走进白花社区碉楼,聆听东江纵队老战士讲述烽火岁月,再用烙画技艺将革命故事刻进木板。这些浸润着土地温度的课程,让文化传承变得可触可感。

当文博会的聚光灯照亮深圳,光明街道正以它独有的方式诠释“诗与远方”的当代叙事:这里既有烙画火焰中跃动的文化基因,也有虹桥上生长的生态哲学;既能触摸筷箸雕琢的文明肌理,亦可在咖啡香中品读城市温度。这场文旅盛宴,不仅是景致的铺陈,更是一场连接古今的精神共舞。正如那位华强烙画基地的烙画传承人所言:“光明之美,在于它让每个抵达的人,都成为故事里的主角。”

文、图 | 于木子 南方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