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安安送米》《三娘教子》……母亲节陪妈妈看戏,市川剧院推出精品折子戏特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3:04:00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将在5月11日如约而至。记者从重庆市川剧院获悉,为了以戏曲传情,致敬天下母亲,弘扬中华传统孝亲美德,该院特别打造了一台母亲节主题精品折子戏特辑专场演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台献礼母爱的专场,本次折子戏特辑的演出阵容,以重川一批优秀青年演员为主,其中不乏白孟迪、褚涵卿等00后川剧小花,传统戏曲韵味之中,又多了几分艺术传承之美。

川剧是重庆文化艺术中最具辨识度的门类。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川剧形成300多年来,以其独特的表演艺术和丰富的剧目深受观众喜爱。“俗话说,‘唐三千,宋八百,数不完的三列国’,戏曲界都知道,川剧传统剧目数量和题材都极大丰富,其中,与中华传统孝亲文化,以及母亲主题相关的剧目也相当多,这次特辑的折子戏,正是我们精心挑选的戏迷喜闻乐见的几出经典作品。”市川剧院副院长徐超告诉记者。

《三娘教子》剧照。市川剧院供图

从具体剧目来看,本场特辑包含4个折子戏:《安安送米》(高腔)、《上路寻子》(胡琴)、《三娘教子》(胡琴),以及《张浪子嫁妈》(高腔)。

其中,《安安送米》是川剧《辩非记》的一折,讲述了东汉时,秀才姜诗之母误听侄女秋姑刁唆,逼迫儿子姜诗将妻庞三春休弃,无颜回转娘家的三春幸得林姑妈收留,其子安安年方七岁,思母情切,瞒过祖母,送米奉母,并一再求母回家的故事。以一碗白粥见至纯的叙事,褒扬了七岁稚子的奉母孝行。

《安安送米》剧照。市川剧院供图

《上路寻子》是《判双钉》的一折。剧中,张义带上自己钓得的金龟做路资,到山西祥符县去找做县令的兄长张宣,一去许久未归,其母张康氏担心张义安危,毅然上路寻子。以一场千里寻子的奔袭,礼赞母爱无疆。

出自《双官诰》的胡琴戏《三娘教子》更为大众熟知。剧中,三娘王春娥闻丈夫薛子容客死他乡的噩耗后,视亡夫前妻之子倚哥为亲儿抚养,倚哥因被学友讥笑是无娘儿,一气之下找三娘生事,三娘停机教子,却被倚哥顶撞,三娘寒心断机,后经老佣人至理相劝,倚哥认错,一家和好。三娘教子的春晖寸心,至今令人感动。

高腔戏《张浪子嫁妈》出自《药茶记》,剧中讲述了明代张浪子丧父后,其母刘氏迫于生计带张浪子改嫁周礼君为侧室的一段故事。风趣幽默、笑中带泪,虽有苦情,却也另类演绎了一片孝心。

演员阵容方面,青春靓丽的重庆川剧新生代们齐齐上阵,颇多看点。其中,《三娘教子》王春娥的扮演者白孟迪,在刚刚揭晓的“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八届舞台艺术之星大赛中荣获“舞台艺术新星”。她主工青衣、闺门旦。师承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三度梅”得主沈铁梅,并得到“梅花奖”得主黄荣华等名家悉心教导。她还曾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戏曲表演)一等奖、“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七届舞台艺术之星选拔比赛“新秀奖”、第五届重庆青年戏剧演出季“优秀演员奖”等众多荣誉,并为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带去精彩表演。

徐超表示,通体来看,这台母亲节折子戏特辑专场演出,既展现了传统川剧艺术之美,也传递了母爱孝亲文化之温馨。川剧本就极富浓郁的生活化色彩、生动幽默的舞台表现手法,“在母亲节陪着妈妈看戏,一定别有一番乐趣。”

原稿点击:《安安送米》《三娘教子》……母亲节陪妈妈看戏,市川剧院推出精品折子戏特辑-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