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智能门铃
一位AI红外卫士
近日
滨湖世纪社区
让科技助老
从概念化作触手可及的现实
↓
智能门铃开启老人居家安全“新模式”
7月9日,记者跟随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带着智能门铃设备敲响了85岁李桂华的家门。从下载APP,到调试设备,再到固定门铃,每个步骤都伴随着工作人员的耐心讲解。
当工作人员与李桂华在屏幕上共同完成首次视频通话测试后,她又特意用放大字体手写操作指南:“……如有人按门铃,通过手机可查看来人是谁……”
了解操作步骤后,李桂华提出想要亲自试试这个新设备,志愿者便退到门外配合她做了尝试。当门铃声在家中响起,老人打开app、滑动接听键、与志愿者隔空对话。独立操作完成后,老人孩子般的笑容里盛满了成就感。她感叹:“现在科技真的太发达了,社区工作人员的服务也越来越周到了。日子真是越来越幸福了。”
据枫丹园小区党支部书记邢艽艽介绍,此次门铃安装主要是为了在保障老人居家安全的同时,尽可能避免打扰老人正常生活,只需门铃回应,无需开门寒暄。安装完成后,红色小管家和本楼栋或对面楼栋党员通过定期按门铃的方式,对老年群体实施安全守护,让“硬核”技术传递“柔性”关怀。
为了让本次安装工作顺利进行,社区社工站、居委会、为老服务组织前期在辖区开展走访调研工作,并选定试点摸排对象,同时链接到辖区近十家爱心企业认领了门铃安装工作。
“在社工站的协助下,我们还结合老年人实际需求,开展了一系列个性化、精准化的为老服务,包括入户探访、健康监测、上门理发、心理慰藉等,逐步构建起‘技防+人防’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希望给老人们提供一个更幸福的晚年生活。”邢艽艽如是说。
“AI红外卫士”其貌不扬有大用
如果说可视化门铃是温情的守望者,那么AI红外卫士则是静默的守护神。同日,在翰林园小区82岁杨雅芳家,记者见到了“AI红外卫士”。别看它其貌不扬,形似烟感报警器,实则大有用处。
“AI红外卫士”学名叫人体红外检测设备,无需佩戴设备、不干扰生活,为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筑起24小时安全防线。安装在杨雅芳家客厅的“AI红外卫士”便能精准捕捉她和老伴的生活轨迹,一旦超过7小时未检测到活动,系统立即向子女手机推送预警信息,社区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会同步收到信息,并上门核查。
据滨湖世纪社区智慧建设部工作人员李旭阳介绍,区别于传统监测设备的“机械感”,这套系统采用独立供电和物联网技术,通过非接触式无感知方式,利用红外探测捕捉环境中人体红外辐射的变化,全天候感知人体活动状态。不仅如此,设备还自带温度和烟雾传感器,对火灾也有预防效果。
“前段时间,工作人员就收到了家住清枫居委会辖区内一户老人的预警信息,经核实后得知,老人离家住院了。”李旭阳说。
对于这个家中“卫士”,82岁的杨雅芳赞不绝口,连连说到有了它生活更加踏实了。“我起初对人体红外检测设备不了解,经社区工作人员介绍后,深感如今科技真的太发达了。自从有了它,我和老伴在家更有安全感了。”她感慨,社区的关心让生活很踏实,甚至比远方的姊妹兄弟照顾更及时周到。
“目前,滨湖世纪社区重点关心关爱帮扶对象为146户,共计192人,近年来提供的为老服务包含医疗讲座、上门巡检、用药指导等。今年以来我们利用智能服务为老人提供关爱,如安装人体红外检测设备、电表监测设备、智能门铃等,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提升为老服务质量。”滨湖世纪社区社会事务部部长涂丰莲表示。
从"被动处置"到"主动防护"
从"人工值守"到"智能响应"
滨湖世纪社区
正用智能装备编织全天候守护网
为银龄生活筑牢安全防线
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
(合肥晚报-合新闻记者:庄文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