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利集团技术开发部实验室,电子仪器的低鸣规律而沉稳。产品研发经理韩仁娇身着工装,指尖在操作屏上快速滑动,一组组乳品成分数据在屏幕上跃动。“我们尝试将这款产品的含糖量再降低百分之五,看口感是否能更自然。”她对团队成员叮嘱道。这是韩仁娇从黑龙江来到呼和浩特11年间最寻常的工作剪影。
北上:从实验室到“世界乳都”
2012年,乳品专业研究生毕业的韩仁娇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当同窗纷纷奔赴北上广深时,她的目光却投向了阴山南麓的呼和浩特。“我的研究生课题与乳业紧密相关,我渴望将实验室里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惠及千万人的产品。”韩仁娇回忆道。彼时,呼和浩特正倾力打造“世界乳都”,政府投入真金白银支持乳业创新。而伊利集团搭建的广阔研发平台更令她心动,“这里能直面最真实的消费需求,让技术真正创造出惠及大众的价值。”韩仁娇说。
如今回首当年的选择,她坦言:“政策资金如同阳光,企业平台则是沃土。”11年间,这位产品研发经理带领团队完成了从学者到产业创新者的蜕变,专注于乳品减糖、乳制品开发等关键领域的技术攻关。
攻坚:以技术破解民生痛点
实验室白板上写满复杂公式,而韩仁娇的成就最终转化为消费者手中的产品。谈及减糖技术突破的艰辛,她说:“过去每开发一款减糖产品,需对上百种原料进行评估筛选,反复试验其在产品中的表现,再进行组合优化。试错成本高,且减糖后的风味与口感难以保障,这曾是行业的技术瓶颈。”为破解难题,韩仁娇带领团队自2017年启动了代糖原料数据平台建设。“历经上千次实验,国内首个可视化智能减糖系统终于成功落地。”如今,研发人员只需输入目标含糖量等参数,系统便能一键生成最优减糖方案,使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约50%,而口感媲美全糖产品。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安慕希、须尽欢冰淇淋等多系列产品。
2021年,韩仁娇团队将目光投向了数量庞大的乳糖不耐受人群。“市场上现有的零乳糖产品多为液态奶,但中老年群体对温补类奶粉的需求更高。”经过近4年的攻坚,团队于去年成功推出两款零乳糖奶粉。“我们不仅将乳糖水解至消费者舒适食用的水平,更创新性地利用技术将乳制品中的乳糖转化为对身体有益的益生元。这不仅有效缓解了乳糖不耐受问题,还为肠道提供了额外滋养。”韩仁娇说。
在韩仁娇看来,“消费者的反馈是最真实的检测仪。”团队利用AI技术捕捉儿童饮用产品时的微表情,反向优化配方,同时抓取社交媒体上的消费诉求,精准指导研发方向。这种“从市场中来,到产品中去”的闭环研发模式,确保了技术从可行性分析、打小样、小中试直至产业化的全过程,始终紧扣民生需求。
扎根:黑土地上的科技之花
当被问及坚守的动力,韩仁娇会心一笑:“这是我对最初梦想的坚持。带着学生时代的憧憬,我找到了实现理想的平台。通过持续创造价值、产出成果,看到它们被消费者使用、获得肯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激励我在这片领域深深扎根,让更多前沿科技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创造真实的产业价值和社会效益。”
这份执着深深感染着团队。伊利集团研发工程师乔向宇评价称:“韩经理工作严谨细致,总能带领我们快速找到技术突破口,她是团队的核心。私下里,她与我们打成一片,她既是引领方向的北斗星,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
传承:北疆热土的创新星火
如今,韩仁娇的角色悄然转变。她带领团队继续深耕乳业创新技术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新人。她说:“我会带领团队创造更多价值,为他们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站在实验室窗前眺望阴山,谈及未来,她眼中闪烁着光芒:“北疆给了我实现价值的舞台,现在该轮到我成为搭台人。”韩仁娇对建设北疆的承诺朴素而有力——“让内蒙古乳业的竞争力,最终化为消费者唇齿间的微笑。”
丨来源:青橙融媒(实习记者 于梦圆)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韩舒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