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上午,在前湾新区宁波爱科特生活电器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公司总工程师张春云正带着团队对新款颗粒冰制冰机进行新一轮的调试。
他眉头微蹙,眼睛紧盯仪器数据,指尖在面板上快速点着……这样的情景,在他二十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反复上演。
从迷茫的异乡毕业生,到手握20余项发明专利的全国劳动模范;从净水、制冰行业的“门外汉”,到业内领军专家……张春云的职业生涯,始终绕不开“创新”与“突破”。
张春云。
以创新破局,带团队啃下硬骨头
2000年,张春云从陕西理工学院(今陕西理工大学)机械专业毕业,起初在宁波的一家办公用具企业做模具,半年后加入沁园集团。
“当时连沁园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只能从头学。”他说。
在净水行业,水效是衡量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
2014年,面对国内净水器市场,沁园率先提出开发节水型产品。
张春云解释:“当时市场上多数净水器在过滤时,70%的进水成为废水,存水率仅约30%,既浪费资源又增加用户成本。”
为突破这一行业痛点,他牵头组建技术攻坚组,带着团队泡在实验室数月,每天记录上百组数据,反复优化过滤膜材质和水流路径设计,最终将废水与净水比例优化至1:1。
沁园的这款节水净水器一经推出,便在市场上引起了不小轰动,不仅推动了行业水效标准升级,更让企业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
正在工作的张春云。
2015年,“沁园春·水”张春云劳模工作室正式成立。他带头攻克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推动了几十款产品的改良,由此创造出了数亿元的项目价值。
2017年,沁园集团外贸业务独立,成立宁波爱科特生活电器有限公司。两年后,张春云加入了爱科特。
伴随着爱科特业务的快速增长,公司对制冰机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加上彼时国内子弹冰制冰机市场日趋饱和,出现了众多厂商“内卷”的现象,2020年,爱科特决定转向颗粒冰领域开展研发。
由于易咀嚼,颗粒冰在海外市场深受欢迎,但制作这种“柔软的冰”的技术门槛极高。
“这种制冰机的核心在于制冷与出冰系统的协同,一旦匹配失衡,整机就会‘冻死’;同时,高速运转的部件还容易产生过大的噪声,影响用户体验。”张春云说。
为啃下这块硬骨头,张春云团队与多所高校合作,开展智能跟踪分析系统研究,持续优化产品结构。
“那时,团队人员加班加点是常态,大家都把公司当作自己家。”他回忆道,“我们背着样机找供应商,一根根地更换毛细管,一克克地调整制冷剂的添加量,只为找到最佳稳定值。”
正是凭借这份执着,团队历时大半年,成功研发出公司首台颗粒冰制冰机。该产品凭借卓越的稳定性成功打入海外市场,2023年订单量突破10万台。目前,企业也正与美国某客户洽谈批量合作事宜。
如今,他个人已取得20余项发明专利,曾获得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许多奖项。
爱科特的产品展厅。
育人才梯队,让团队劲往一处使
当前,爱科特的产品远销全球几十个国家,2024年销售额达5.8亿元;今年上半年,公司销售额已超3亿元。
而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正是张春云对“创新靠团队,团队靠培育”的深刻践行。
“面对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市场中立足,而创新的核心是人才。”张春云深知这一点。
近年来,爱科特每年引进三四名应届毕业生,年初召开项目分解会时,他总会结合每个人的专业特长和成长诉求,明确年度项目计划,让新人快速找到发力点。
为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张春云还牵头推动公司考核机制改革,建立“创新项目与奖励挂钩”的激励体系——从创新提案被采纳,到项目落地产生效益,每个阶段都有对应奖励,让“创新有回报”成为团队共识。
“学无止境,作为技术人员,要时刻保持自我学习的状态。”这句张春云常用来勉励后辈的话,是他工作多年来的真实写照,也是爱科特技术团队的共识。
“我刚入行那会儿,就有买专业书籍给自己‘补课’的习惯。”张春云说,20多年来,他不但坚持自我学习,还带动团队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氛围。
如今,张春云仍订阅着多种专业期刊,每月以邮件形式送达后,他便会在闲余时间梳理重点,分享到团队群里。团队成员也纷纷效仿,主动学习新技术,让整个技术团队始终保持着对行业新风向的敏锐度。
二十多年来,张春云做了两件“要事”:带着团队搞创新,帮着团队育人才。在他看来,企业要往前跑,不能只靠一个人使劲,得让团队里每个人都跟上,劲儿往一处使,才能让创新走得稳、走得远。
甬派客户端记者 王佳辉 顾佳诚 编辑 肖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