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手机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度依赖手机,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诸如颈椎病、腱鞘炎、腕管综合征及指关节炎等。专家提醒,适时调整生活习惯,合理规划手机使用时间,是有效预防这些疾病的关键。
颈椎病——年轻化的警钟
4月15日9时,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门诊人来人往,在骨科门诊的候诊区,35岁的贾先生正坐在椅子上,不时揉搓着颈椎。他时不时看看挂号单,希望能尽快看完病去上班。
贾先生平时工作繁忙,闲暇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玩手机。不论是工作间隙、下班路上,还是晚上躺在床上,手机总是不离手。数月前,他开始饱受颈部酸痛与手指麻木的困扰,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我一直以为颈椎病是老年人的问题,没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就遭遇了。”贾先生无奈地说。
“近年来,由于长时间使用手机,年轻人颈椎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青海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严文琪说,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引起的临床综合征,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会使颈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增加颈椎压力,诱发颈椎病。患者通常会出现颈肩部酸痛、上肢麻木、行走不稳等症状。对于颈椎病患者,医生一般建议采取理疗,以减轻颈椎压力,同时配合服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
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的呼救
在严文琪接诊的众多病例中,因长时间玩手机导致的腕管综合征患者占据了相当比例。
42岁的自由职业者李女士日常生活几乎离不开手机,无论是浏览时事、在线购物还是与人聊天,手机总是伴其左右。数月前,她的右手腕开始隐隐作痛,伴随手指的麻木感,最终被确诊为腕管综合征。“医生叮嘱我减少手机使用频率,并尝试热敷及物理治疗手段,遗憾的是,这些方法对我来说效果并不明显。”李女士说。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手腕部正中神经受压所致,长时间使用手机使手腕保持同一姿势,增加了正中神经受压的风险。患者通常会出现手指麻木、刺痛感以及肌肉无力等症状。腕管综合征在长时间使用手机的人群中比较常见,尤其是那些每天使用手机超过4小时的人。
严文琪说,腕管综合征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如热敷可以帮助缓解症状。药物治疗方面,医生可能会开相关药物。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腱鞘炎——频繁操作手机的代价
35岁的王先生是一名销售人员,他日均10余小时通过手机维系客户关系,工作间隙也不断刷屏放松。持续高强度的指腕劳作最终演变为右手拇指肿痛,经诊断为腕管综合征与腱鞘炎。值得警惕的是,在各大医院骨科诊室,类似王先生这样因“触屏成瘾”引发健康问题的病例并不少见。
严文琪介绍,腱鞘炎是由于长时间重复活动导致肌腱和腱鞘之间的摩擦增加,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长期的手劳累容易造成关节退变,加之长时间使用手机打字或滑动屏幕,会使手指和手腕的腱鞘受到过度磨损,从而引发腱鞘炎,通常会出现手指关节疼痛、肿胀和活动障碍等症状。
除此之外,长时间刷手机还会使手指关节过度磨损,引发指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僵硬和肿胀等症状。指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关节锻炼。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做一些简单的手指关节锻炼,如握拳、伸展手指等,可以增强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
预防与治疗——从日常做起
医生提醒,长时间使用手机时,应保持正确的姿势,调整手机的高度和角度,避免过度弯曲或伸展手腕和手指。可以尝试使用手机支架或调整手机屏幕亮度来减轻眼睛和手腕的负担。长时间使用手机后,应定时休息,每半小时活动一次手腕和手指,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可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手部伸展运动,如握拳、伸展手指、旋转手腕等。
此外,应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沉迷于手机。可以尝试制定一个手机使用时间表,每天限制使用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来源:西海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