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一直被认为是“男性疾病”,但事实上,心脏瓣膜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不低,然而由于症状不典型、缺乏关注,导致很多女性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研究发现,由于女性心脏本身比男性小、瓣膜组织更柔软、更容易钙化,所以女性心脏瓣膜病的病情往往更严重,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
三八妇女节前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副主任、上海老年医学中心心外科执行主任魏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瓣膜病患者的治疗也略有区别,尤其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由于女性患者普遍个子小,瓣膜更柔软,瓣口也更小,所以进行瓣膜置换时,我们要兼顾女性患者的生理特点及长期预后,对于人工瓣膜的大小和材质选择要求也更高。”
目前我国老年退行性瓣膜病数量逐年攀升。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逐渐增高,病变程度也逐渐加重,其患病率从60岁左右开始升高,年龄超过65岁是影响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而在75岁以上人群中,每8人就有1人患有中重度瓣膜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瓣狭窄的发生率也会急剧增加。
如果把心脏比作“两室两厅”的房子,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和肺动脉瓣——四个心脏瓣膜就是连接“四个房间”的“单向门”。心脏瓣膜病,则是指这些“门”出现结构或功能损坏,其中,瓣膜狭窄是指 “门”打不开,致使血液无法在单次泵血中充分、正常地排出;而瓣膜反流是指“门”关不拢,血液排出去后又有一部分通过没有完全紧闭的瓣膜逆流,导致心脏内不断积聚血液,同时全身也无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
老年人或多或少会有瓣膜受损的问题,如果比较轻微,一般不需要治疗;但如果说到了重度,无论是反流还是狭窄,都需要及时干预和处理。心脏超声是一个非常简单、快速、又没有创伤的筛查瓣膜病的检查手段,能够有效准确诊断出瓣膜是狭窄还是关闭不全。
“当心脏瓣膜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发生心力衰竭、出现心房颤动,都有可能导致猝死的发生。如果不及时治疗,还会增加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的风险,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进一步降低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魏来说。
患者手术中
对于心脏瓣膜病,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有哪些?魏来表示,轻度或者是中度的瓣膜病患者,主要是随访,控制一些危险因素,包括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针对重度病人,会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有无慢性病等去判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心脏瓣膜病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瓣膜修复及瓣膜置换两种方法。魏来说:“一般来说,如果病人的瓣膜是适合做修复的,我们就尽可能去修。”但是针对瓣膜受损严重且不可逆的重度患者,如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则考虑进行瓣膜置换。
如果患者身体比较差,或年龄比较大,不适合传统外科开胸手术,也并不意味着无计可施,可以通过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方式来治疗。手术过程中,医生会通过股动脉将人工瓣膜输送到原先病变的瓣膜位置,利用球囊将其撑开后锚定,从而完成新瓣膜的置换。整个手术过程大约仅需一小时,且通常不会造成胸壁上的损伤。
魏来强调:“TAVR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症状改善明显的优点。很多病人今天做完了手术,明天就可以回家了。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实际上,在我们接触的患者中,大约有七八成的人都能够在术后24-48小时的观察期后,自己步行离开医院。这在以前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患者往往面临腿部血管较细的特殊情况,因此,在通过股动脉进行瓣膜植入时,需选用更为精细的输送系统,以确保瓣膜能够安全、无损地送达心脏内部。
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总体起步较晚,但进展十分迅速。自2010年中国第一例TAVR手术,中国已成功实施超过1万例,涉及30多个省市,手术成功率持续稳定在90%以上。国内多个省市已将TAVR纳入医保,如上海、河南、北京等。目前上海的TAVR耗材在政策范围内医保报销比例高达80%。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外科在心脏瓣膜病的微创外科与介入治疗领域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魏来表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早已被公认是非常安全有效,不劣于传统外科换瓣手术的创新治疗方式。当然,对于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来说,还是需要根据具体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给患者选择最合适最优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
此外,魏来特别提醒,50岁以上的中老年女性,要关注心血管健康,绝经后,女性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下降,不仅影响骨密度,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定期检查血压、血脂和心脏功能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