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记者杨然、通讯员徐雯、李隆海、秦天龙)3月1日,武汉市启动长江通江支流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制度。在此期间,举水河、倒水河、滠水河、府河、金水河、东荆河(通顺河黄陵闸以上水域)等6条通江支流禁止所有捕捞作业。
春季是鱼类产卵季节。为确保水生生物资源持续修复,巩固禁渔良好工作成效,3月1日上午,省禁捕办组织召开了2025年长江“春季护渔”区域会战联合部署会。会后,武汉市组织渔政、公安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了全市联合执法行动,重点是严查非法捕捞、违规垂钓行为,以及检查市场是否存在销售江鱼、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
此次行动,武汉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35人次、执法车船74台(艘)次,检查餐饮、商超、市场等经营主体288家次,对沿岸500余名垂钓人员进行了检查,并宣传了禁捕相关政策。
据介绍,禁渔期制度实施后,武汉市禁捕办将组织全市持续开展“渔政亮剑”“春季护渔”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查严打各类非法捕捞和市场销售禁捕水域野生鱼等行为。通过深挖扩线,加强对团伙化、链条式、跨区域非法捕捞案件的侦查侦办,斩断非法“捕、运、销”地下产业链利益链。查处“三无”船舶、乡镇船舶非法捕捞和电捕鱼行为,打击整治违规垂钓行为,持续营造高压严管态势,确保禁捕秩序持续平稳,推动水生生物资源加速恢复。
近年来,随着禁渔期制度的实施,武汉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的鱼类资源持续恢复向好,极度濒危物种鳤鱼重出江湖,现身武汉通江支流。
“劝君莫食三月鲫,万千鱼仔在腹中”。当下正是各种鱼类繁殖生长的黄金季节,也是垂钓人员增多的季节。此时,若不遵守禁渔期的相关规定,使用禁用渔具来捕获长江鱼类,会给水生生物的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破坏。
武汉市禁捕办介绍,2025年是实施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五年,也是“十年练内功”的关键之年,武汉市将始终以“禁捕退捕工作走在沿江城市前列”目标为导向,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加强多部门联合执法,加快推进“行刑双向衔接”,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行为。利用禁捕宣传月,开展“五进”活动,加大《武汉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垂钓管理暂行办法》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支持禁渔工作的良好氛围。
武汉渔政呼吁,澄江如练的举水河,蜿蜒流淌的滠水河,水光潋滟的金水河,都是万千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让我们携手守护长江通江支流水域生态,共护一泓清水,留住鱼跃鹭飞。同时,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在禁渔期规定的禁渔时间和范围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包括捕螺、蚬、虾等)及其他任何形式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活动,确因资源调查、科学研究和水产原种场采捕苗种等工作需要的,必须报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在市级渔业主管部门的监督下方可实施。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