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闪电新闻】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9日讯金秋时节,莒县5000余亩南涧小米种植带一片金黄,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谷香漾满山间,在通过“共富工坊”创新模式和产业链延伸中,这颗历史悠久的小谷粒正成为带动 40余个村、10000余人增收致富的“金种子”。
金黄的小米带来收获的喜悦,为抢先卖上高价,一大早,南涧片区的小米地头上已经是一片忙碌景象,村民们趁着凉爽采收谷穗,村民李成平起了个大早,第一个把谷穗送到了合作社加工。
“从我爷爷那辈起,就说咱南涧小米好,营养成分高,这好处就源于咱们这儿独特的土质和气候。” 莒县峤山镇南涧村村民李成平笑着说,他种了 2 亩小米,早在收获前就已经预订了出去 。
南涧小米种植历史悠久,作为莒县第一个获得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登记的农产品,南涧小米以其粒小饱满、色泽鲜黄、口感软绵爽滑而闻名。但对小米种植户而言,品种不一、管理各异,会极大影响产品品质。为提升“南涧小米”的内生动力,近年来,莒县充分发挥“莒县南涧小米”这一地理标志品牌优势,采取“组织联建、人才联通、产业联动、农超联盟”的“四联”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南涧小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以党建引领为抓手,成立了共富工坊,以南涧村为中心,联合周边村庄打造共富工坊片区,为小米产业提供从种植到管理再到销售的全链条服务。” 莒县峤山镇片金谷丰源产业片区党委书记来永杰介绍,通过实施统一购种、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 “六统一” 举措,真正实现了村集体与村民共同富裕。
在这一模式加持下,针对不同劳动力特点打造聚集式、流动式工坊,以高出市场收购均价5角的价格收购村民的小米,免去加工费用,真正实现了集体与群众共富。
“自从有了工坊,种谷子再也不用愁了,卖小米的收入也比以前多了不少。” 莒县峤山镇南涧村村民王跃芳的话语中满是感激。
通过搭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促共进的协同发展模式,小米种植越来越标准化、规模化,周边越来越多适宜种植小米的村庄加入到片区,越来越多的农户因种植小米而走上致富路。莒县龙山镇西花崖头村党支部书记刘汉昌表示:“我们从 13 个小米品种中筛选出 3 个优良品种在片区推广种植,通过科学种植,亩产量提高了 200 斤左右。如今,片区实现了谷子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有效增加了农民的农业收入。”
种好“一粒米”,共富一乡人。着眼于让“南涧小米”谱写更多“点粮成金”的新故事,依托“共富工坊”,莒县不断做足宣传文章,持续拓宽销路。合作社理事长也在“莒县南涧小米”直播间当起了“小米推荐官”。
“我们首先从品质入手,引进新品种、提升种植技术,经过合作社实验试种,将品质好、产量高的品种推广给村民,助力大家提高收入。”莒县涧南春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心宝介绍,除了现场销售,合作社还通过直播带货,将南涧小米卖到了全国各地。通过一系列举措,村民种植小米每亩地能增收 1000 元以上。
闪电新闻记者 陈悦溪 通讯员 岳兴彬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