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95后”通信尖兵丁真珠扎:在4600多米“云端”用青春编织科技护林网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5:09:00    

张广存 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5月4日清晨,海拔4659米的甘孜州雅江县剪子湾山口,寒意仍存。30岁的丁真珠扎半跪在嶙峋的岩石之上,全神贯注地调试着无人机,为当日的巡护工作做足准备。这里,是他日夜守护的阵地,更是他凭借通信技术构筑森林防线的特殊战场。

丁真珠扎改装通信车辆。图据甘孜森林公安

剪子湾山口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正因如此,在五一期间,此地成为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队雅江大队重点巡护区域。作为大队通信员,丁真珠扎以通信专长为笔,在雪域高原精心织就科技护林的“天网”,将青春热血化作守护森林的磅礴力量 。

丁真珠扎在林区测试卫星电话。 图据甘孜森林公安

初任通信员时,面对无人机、卫星便携站等“高精尖”设备,仅有高中学历的丁真珠扎毫无惧色,毅然选择从零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学习。2017年,在参加总队通信集训期间,为了能尽快掌握操作技能,他直接在装备库打地铺,一住就是半个月。他反复拆解、组装电台电路板,200多页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公式与操作图。战友们回忆道:“凌晨一点路过学习室,总能看到他借着应急灯钻研无人机参数的身影,他的手指被螺丝划得满是口子,却依然专注。”

丁真珠扎开展无人机培训。图据甘孜森林公安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3年4月,甘孜稻城亚丁突发森林火灾。丁真珠扎背着15公斤重的通信设备,在海拔3900米的陡峭山路上艰难跋涉6小时,终于抵达火场制高点。抵达后,他仅用12分钟便架起卫星便携站,为指挥部精准调度300名指战员实施“两翼合围”战术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次战斗中,他大胆创新,运用无人机热成像技术锁定隐蔽火点,效率比传统人工勘察提升了5倍,为灭火作战提供了关键的科技支撑。

川西高原复杂的高山峡谷地形,让悬崖火扑救成为灭火队伍面临的巨大难题。丁真珠扎勇挑重担,带领团队开展“人机协同”攻坚,创造性地提出“吊装组合方案”,将吊装无人机与水泵、吊桶巧妙结合,通过直射式、喷洒式和定点浇灌式等多种方式,成功攻克悬崖火扑救难题,相关经验还在全支队推广。2025年2月,驻地突发罕见的“立体式山火”,70度陡坡上的火舌疯狂肆虐,地面兵力根本难以靠近。丁真珠扎携带2架改装无人机火速赶赴现场。在海拔4200米的起降点,他亲自仔细调试吊桶绳索长度,确保水流喷射角度与悬崖坡度达到最佳匹配。随着他熟练操作,30升水精准扑灭悬崖火点。“无人机悬停吊桶灭火法”让消防员无需冒险攀爬,成为应对“悬崖火”“树冠火”的制胜法宝。

丁真珠扎为新队员开展无人机培训。图据甘孜森林公安

十年磨一剑,丁真珠扎从通信“门外汉”成长为行业专家。他深知知识传承的重要性,于是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工作经历凝练成“理论拆解—VR模拟—实战考核”三步教学法。在培训中,他带领队员在丛林无公网环境开展实战化训练,用废旧电板练习焊接,在模拟火场反复推演通信组网。他还故意设置难题,如切断主信号源,倒逼队员搭建备用自组网、利用无人机空中中继站实现火场“无盲区”通信,成功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云端战队”。

丁真珠扎不仅在工作上成绩斐然,更心怀大爱。2023年,他在甘孜州“工匠杯”无人机技能大赛中荣获三等奖,随后便用3000元奖金资助了祝桑乡中心小学的三名贫困学子。日常巡护时,他总会为牧区孩子带上文具;在学校国防教育课上,他展示通信设备,让孩子们感受科技的魅力,在雪域高原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在五四青年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位“云端通信兵”用坚守与奉献,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