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道路上,有这样一位女性,她34年如一日,坚守初心,用自己的热爱与执着,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她就是兰州城市学院教育学院教授、2024年全国三八红旗手获得者张艳平。
初见张艳平,便能感受到她身上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乐观与坚定。“当老师,是我从小就深埋心底的渴望。”张艳平缓缓说道:“那时候,上海知青来到我们村,他们快乐地拉手风琴、吹口琴,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出的不仅是美妙音乐的旋律,更是知识独有的魅力。那一幕,一直印在我脑海里,从那时起,教师这个职业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底扎下根,开始发芽。”
34年来,张艳平从一名幼师成长为小学教师,最终登上大学讲台,在教育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张艳平感慨不已:“我始终坚持学名师、追名师、做良师。这不仅是我对自己的要求,更是我对教育事业的承诺。”凭借着对教育的满腔热爱与不懈追求,张艳平收获了诸多荣誉与成就:先后入选教育部首期全国中小学领航名师、北京师范大学卓越教育家培养项目等,成为教育部“十四五”国培计划入库专家,由她主持的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张艳平名师工作室,在甘肃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交流、成长的优质平台。
“用优秀的教师培养更优秀的教师。”在张艳平的教育理念中,这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她付诸实践的行动指南。在张艳平看来,提升西部儿童语文素养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小学语文教师队伍。为此,她借助教育部首期领航名师工作室等平台,联合多方力量,积极探索教育资源整合的新模式。她精心构建“1+N+N+N+N”的培训体系,以“陪伴式引领”打造学习共同体,让优质教育资源如涓涓细流,润泽每一位教师的成长之路。
张艳平并不满足于仅在陇原大地发光发热,她将目光投向了全国,尤其是中西部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地区。
她带领团队积极参与了教育部发起的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云南怒江支教项目,将教育的火种播撒到全国各地,展现出一名新时代女性教育工作者的大格局和大担当。
采访中,张艳平坚定地说:“我的人生目标很简单,就是一生做好一件事——以父母之心教学生,用家国情怀育人才。”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三尺讲台上,张艳平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新时代女性教育工作者的风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宝丽 见习记者 程文秀 杨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