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快速普及,动力电池火灾等新型灾害事故的处置能力成为消防救援队伍面临的全新挑战。近日,广东省消防救援队伍新能源车辆火灾扑救“测试型”演练在广州举行。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火灾扑救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火灾扑救
记者3月1日从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此次演练旨在通过真实场景模拟、多维度数据采集和实战效能分析,为打赢新能源火灾扑救攻坚战提供科学支撑。演练集结总队全勤指挥部及广州、佛山、东莞等6个支队级单位,联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制造企业技术专家、中山大学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技术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还邀请了市人大代表到场观摩。
底盘冷却装置灭火
新型灭火毯隔离控火技术、移动围堰板隔离控火技术、“水浸法”控火技术
据介绍,演练围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火灾(热蔓延抑制、防复燃技术应用)、电动自行车火灾(电池短路、热失控等突发火情处置)、高架桥交通事故(复杂地形救援与电池包快速降温)、地下车库火灾(密闭空间排烟、人员疏散与灭火协同)等四大典型灾害场景展开实测。
无人机空中救援装备投送
高架桥新能源汽车坠落叠加交通事故救援
“通过实战测试,我们重点研究火灾发生、蔓延、处置链条和多维度态势特征,验证战术编组适配性、装备实战效能,同步采集温度变化、灭火时效、战术响应等关键数据,为优化作战规程提供依据。”演练指挥组介绍,演练全程由总队、支队火调技术专家与地方科研团队联合指导,突出防灭火工作相结合、灾害模拟与真实数据结合等。其中,在基础战术与创新技术结合方面,演练测试了远程侦检、防火分隔、冷却防护与新型灭火剂应用。
机器狗侦查技术
“新能源火灾扑救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定式,让数据成为指挥决策的‘火场参谋’。”演练评估组负责人说,“面对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带来的风险变量,我们正通过‘消地协同+专家智库’联合作战模式,开展精准化、场景化的实战测试——就像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灾情切口下的火势演变,持续积累温度传导、毒性扩散、复燃阈值等关键数据,构建动态更新的作战数据库。这些用实战淬炼出的数据链条,将成为制定标准化处置规程的科学依据,真正实现从经验判断向数据决策的跨越式升级。”
电动自行车火灾扑救
从“测试”到“打赢”,此次演练不仅是技术突破的起点,更是全省消防救援队伍向“专业化、科技化”转型的缩影。据了解,接下来,广东省、广州市消防救援队伍将延续此类训演模式,建立新能源火灾案例数据库,强化与企业、高校的常态化技术协作,推广应用实战验证经验做法。
手持热成像仪对电动车区域进行温度检测
“新能源火灾扑救是‘全灾种、大应急’能力建设的关键一环,消防救援队伍必须坚持‘在训中研、在战中学’,推动装备适配性提升与技战术革新。”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消防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深化“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构建新能源火灾防控区域联动体系,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编辑:林佳晴
审核:林佳晴
责任编辑:邢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