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9日,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宣布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同时,全国各地的卫生健康委引导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体重管理门诊。据记者里了解,广东省生殖医院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这个体重管理门诊与其他医院的有何不同?减重与生育有什么关注?生殖专家们对减重有什么高招?
在广东省卫健委的指导下,广东省生殖医院联合羊城晚报推出生殖健康科普系列直播。4月21日,我们邀请到广东省生殖医院生殖免疫科主任钟兴明、中医科副主任李丽做客直播间,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科学减重助孕的话题。
现将直播间的精彩内容与读者分享。
Transparency
1、广东省生殖医院体重管理门诊与其他医院的有什么不同呢?
钟兴明主任:与其他医院的体重门诊相比,我们医院的体重管理侧重点自然与生育有关。广东省生殖医院在3月8日正式开设体重管理门诊,除了为普通人群提供体重管理服务,还针对备孕夫妇、不孕症患者及辅助生殖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提供贯穿孕前-孕期-产后全周期的科学体重管理方案。我们的侧重点在于通过体重调控改善女性或者男性的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异常,从而达到提升生育力及改善妊娠结局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以生育力改善为靶向的精准代谢调控”模式。
2、肥胖除了会引起我们经常聊起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还会对生育带来很多风险。
钟兴明主任:没错,肥胖对于生育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包括男性和女性均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计划自然受孕的女性,肥胖容易造成内分泌异常、代谢紊乱,从而导致排卵障碍或不排卵,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甚至停经。即使可以正常排卵,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也会受影响,自然受孕的机会要比体重正常的人群减少,容易导致不孕。有研究发现BMI>29kg/m2自然受孕率呈直线下降趋势,BMI每升高1 kg/m2,受孕率下降4%。
可能有不少不孕的女性已经开始寻求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但肥胖依然会影响到辅助生殖的成功率。有研究认为,腰臀比每增加0.1,人工授精的周期妊娠率就下降约30%。肥胖还会使卵巢对促排卵药物反应不良,导致应用促排卵药物天数、剂量都要增加,会使获卵数减少,卵母细胞质量下降,胚胎质量下降,囊胚形成率低。最终导致临床妊娠率、活产率降低。
同时,孕期因肥胖而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易栓症、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等妊娠期风险。
肥胖对男性生育也有影响,容易造成生殖激素改变,生殖器官发育迟缓,性功能减弱,精子质量受损,从而导致不育。
除此之外,肥胖母亲对子代的远期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已有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孕期肥胖的母亲所生孩子在远期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也是大大增加。
当然,肥胖的朋友也不用过度焦虑,研究认为,孕前减重5%-10%可以有效提高排卵率,规律月经周期,增加自然受孕机会。
3、中医在减重方面有什么特色?目前中医技术在临床上如何帮助大家减重?
李丽主任:中医将肥胖归为“痰湿”“气虚”等范畴,中医认为:肥胖多源于脾阳虚或肾阳虚。在减重方面,中医有很多有效的方法,首先可以选择辨证施治使用中药。我们有健脾祛湿经典组方,比如荷叶配山楂,荷叶升清降浊,山楂消食化瘀,适合饮食积滞型肥胖。茯苓配白术:健脾利水,可以改善“喝水都胖”的痰湿体质。而决明子配陈皮:清肝通便,调理代谢性肥胖。
其次,中医外治法,起到通经络,促代谢的作用。比如经络推拿,按揉中焦,调理脾胃,敲打胆经,就是沿着大腿外侧敲打至发热,促进脂肪分解。再比如中医特色疗法,采用穴位埋线、针灸、艾灸和穴位贴敷等自然疗法,在实现健康减重的同时,还能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便秘及消除水肿。
4、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对于患者治疗疗程的管理模式是怎样的?请以具体案例说明如何为备孕女性或肥胖男性定制方案?
钟兴明主任:对于单纯肥胖的朋友,一般我们的建议就是“管住嘴、迈开腿”。
首先,规律饮食、控制热量:饮食一定要注意规律,每顿饭七、八分饱即可。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零食和碳酸饮料,吃新鲜果蔬。
其次、合理运动,可以进行跑步、打羽毛球、跳广播操、爬山、骑自行车等运动。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时间。
广东省生殖医院的体重管理门诊设计生殖保护性饮食方案(如抗氧化营养素强化、血糖负荷控制)和运动方式的指导(比如有氧运动计划);中医科通过脉诊/舌诊辨识体质(如痰湿型、脾肾阳虚型),制定个体化调理方案。
很多女性因为肥胖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甚至不排卵。这个时候,我们主要通过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饮食结构调整,运动方式的指导等;如果合并胰岛素抵抗的女性,可以同时使用药物改善胰岛素抵抗;通过减重降低血清雄激素水平,恢复LH/FSH比值,促进规律排卵;监测抗缪勒管激素(AMH)、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等生殖特异性指标,评估卵巢储备功能改善情况。
有一些患者,因为肥胖,她的试管或者人工授精也受到影响,比如做了几次都不成功,那么我们也要通过减重提高其卵子与胚胎质量。这类超重/肥胖人群在IVF周期前实施3-6个月的医学减重管理(目标BMI<24),以改善胚胎治疗的同时降低促排卵药物抵抗风险。
策划 | 龚丹枫 张璟 王倩
统筹 | 黄海昀 张华 廖俊杰 蔡佳琪
文|记者 张华
主持 |林清清
执行 | 张华 廖俊杰 谢丽婷 蔡佳琪
导播、拍摄、剪辑 |赵厚旺
海报、直播包装 | 郭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