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期合伙人
遇到大的宏观冲击,第一反应还是先对事件定性,然后尽可能去定量。
定性角度,这次关税(先假定实际落地会大于等于宣布的34%)意味着部分需求的瞬时断崖,类似可参考的事件,最近一次是2020年疫情,但烈度没有那么强,因为国内高层和投资者有预案,毕竟2018年之后相关的事情就没歇过。
周四早上帖子里和大家讨论说后面第一个不确定性是我们和欧洲是否反击,目前来看,我们已经明确了战略路径是强硬,那么前几天关于某些关于甲方相关的滑跪言论就应该摒弃,大的思路上屁股一定要正;换个角度,如果这次我们第一动作是屈服,那么新结交的贸易伙伴怎么想?同理,美国刚出手,遇到对手反抗就立马服软,面子也挂不住。
所以整个定性层面去看,至少短期内毋庸置疑,摩擦会进一步加剧,直至某一方熬不住开始坐下来谈判。
那么定量环节这里就看不清了,至少在4.10号落地、双方正式坐下来谈以前,没人能预测结果,特朗普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过去几个月大家都有体会,对应到市场上,定量则主要指要看基本面、要看业绩、要看估值的品种,尤其出口占比高、对美原材料依赖度高的产业,这部分短期内直接规避。
抛开基本面本身,在情绪层面,关税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其实没有美股投资者那么悲观,一方面我们本身已经经历了很多次,高层对某些极端场景也早已想好了应对措施。另一方面,国内的核心问题还在我们自己身上,这几年地产/地方化债/结构转型是核心矛盾,我赞同国师的说法,该躺平的、该暴雷的,过去早已发生且定价完成,何况关税有无并不扭转这些区域的核心矛盾。
这波行情从3月开始持续调整到现在,前几天量能刚跌破一万亿,榜上也基本看不到活跃的主观资金,大家整体仓位是偏低的,像这种事件驱动类的催化,除了明确利空的方向以外,很多区域究竟利好还是利多,还是由位置决定,记得前段时间刚好和大家讨论过这个话题,同样的一条信息,在不同位置起的作用可能完全相反。
而关税这件事情已经到了全民热议的程度,印象中这种级别的事件驱动A股从未缺席过, 前面说过可类比的是2020,当时节后回来的走势如下:
所以下周如果因为外盘这几天的大跌集中释放一波情绪,那么短期就应该开始看看机会了,基本面驱动的一些板块搞不动,题材至少会有发挥空间,打打野总是可以的,有时间可以去复盘2018年的行情,当年题材很好做。(当然这一块要根据大家自己的风格来,我自己是从不排斥)
剩下就是选方向的问题,梳理之前有必要聊聊目前中美整个大的背景。
特朗普曾在多个场合表示过自己推崇的偶像是里根,这与他自身的经历有关,壮年时期,美元放弃金本位之后曾一度深陷泥潭,而里根+彼时的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的确是那个时代里的MAGA(第一次用这个竞选口号的就是1980年里根)。
现在好了,特朗普活生生把自己干成了胡佛,而鲍威尔也并不是沃尔克,只剩下最后12个月任期的他,现在脑子里就一个想法:相信后人的智慧;那么在明确看到美国经济衰退之前,美股和商品不太可能快进一步去交易宽松的预期。
其实这个版本的MAGA主营业务是卖拐,先立N个假想敌,然后告诉美国国民没我你真不行,竞选的时候这么搞倒无可厚非,但实际的情况是,通胀本来按照既定的路线在往下走,美国也因为这一波AI肥了挺多人,宏观数据至少还算良性。
MAGA上来之后连win三个月,这个拐卖着卖着把自己给忽悠住了,现在只能没活硬整,当前班子既要又要的思路已经与美元和全球化的设计初衷相悖,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一根筋变两头堵,天灾没来,人祸倒是拉满。
所以前面说我并不认同某些滑跪式言论,这个世界的蛋糕就这么大,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开始犯错了,这时候咱不猛猛干他,还等啥时候呢?
顺着这个角度去思考,短期不需要看基本面,且逻辑不容易被证伪的方向,主要考量以下3类:
1)对美方向,最容易叙事的还是卡脖子环节,现在国内的科技实力,相较美国的差距比2018年要小,很多领域已经拿的出手。大的叙事层面,要建立新的盟友,科技实力也必须要拿出来给人看,而国内目前的主要症结依然是结构转型,所以这一块仍然是贯穿始末的主线。
后面开始,大家希望看到的财政刺激,其中部分就会用到相关方向,往后看二三季度会陆续披露155规划,拭目以待。
这一块涉及的细分:半导体相关的设备尤其光机、材料,反制受益的模拟,都在这个范围里,同属性的国产AI逻辑也在线,但客观看很多高位的区域短期筹码结构没有特别好,这次可能不容易当主角。(不是看空,我自己节前仍然留有一些AI相关的底仓,节后也会继续拿着,耐心等下一个节点就好)
以上,自主可控方向,短期题材思路大于产业趋势,有逻辑的基础上先找位置低的。
2)对非美方向,既然MAGA要站在全球的对立面,那我们的最优解一定是趁机多交朋友,先把非美关税摁下去,组建新的贸易联盟;
这一块容易发散的是贸易相关题材,中欧日韩、金砖、南方;(具体可参考当初一带一路)
这个板块节前已经开始抢跑,明显量化参与度高,而且日韩这俩美国亲儿子容易跪,意味着某些逻辑容易被证伪,所以适当打打野就行,真正好的节后也不一定买得到。
3)对内方向,客观看,汇率依然是央妈核心考量,而美联储的决策框架决定了当前通胀水平+边际变化不再具备降息条件。
所以要交易降息预期只可能在美国发生实质性衰退之后,那么我们的“择机降准降息”,预期可以有但不宜太高(短期1次降准+1次降息)。
本质上这个区域避险属性远大于消费刺激的逻辑,这个角度,供应链全部在国内、需求全部在国内是关键因子,重点方向军工、类债的公用事业,这俩最近刚好都有催化。
综上,后面开始思路尽量简化,偏基本面的大票方向很多东西看不清就没必要非得去圆逻辑,景观其变即可,这部分但凡赔率给够,后面联储出来给动作,会有大机会,具体可参考2020年联储和央妈一起开印钞机的行情,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短期不着急的;
偏情绪的区域,节后但凡被外盘带出来恐慌盘,就要开始积极,倾向于短期多看看机会。
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