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当春风轻轻拂过黄土高原的层层褶皱,将第一抹温柔洒向七里河区的黄河之畔时,兰州的春天便有了骨骼与魂魄。这里不似江南春色那般矜持典雅,而是携着西北独有的旷达豪迈,将清明时令的一朝春醒、万物清明,都酿成岸边垂柳梢头的一抹新绿。若你问何处能触摸那份兰州最鲜活的春意,那不妨在黄河涛声与花影交织的画卷里找寻答案,慢下脚步去与春日撞个满怀,让好心情在春日发芽。
晴空纸鸢春日宴
清明时节好天气,岂能少纸鸢?一处春色,情景交融。在兰州人的灿灿春日里,放风筝从来不只是孩童的游戏。行至百年的兰州水车园,步步皆景,处处生情,放眼望去,你会看到:白发老者手握缠满岁月包浆的线拐,将绘着敦煌藻井纹样的沙燕送入云端;年轻父母带着孩子追逐蝴蝶、锦鲤等卡通造型的风筝。最动人的莫过于夕阳西沉时,数百只风筝化作夜空中的星河,线绳上系着的铃铛与涛声合奏——这哪里是在放风筝,分明是整座城市在与春天互诉衷肠。
玉兰点灯桃燃霞
正是春光最盛时,玉兰枝映桃花枝。一抹春景,宜人心静。南滨河中路的春天,是被一树树玉兰轻轻叩醒的。晨光漫过银滩黄河大桥的斜拉索,将沿岸的玉兰花苞染成剔透的脂玉,硕大的花瓣次第舒展,犹如宫娥手提的素绢灯笼悬在枝头。河风掠过时,裹着雪青、月白、藕荷色的暗香,落在晨跑者扬起的发梢,惊起几片花瓣旋入黄河泛金的波心。转过健身步道的弯角,绯色浪潮蓦然撞入眼帘,深红、浅粉、珊瑚色的花瓣层层叠叠攀上枝头,与岸边黄河楼的苍劲形成奇妙对仗。穿汉服的少女在花树下拾取被风吻落的瓣,轻轻夹进《读者》杂志的扉页;挎着竹篮的农妇沿路叫卖新摘的兰州百合,象牙色的花茎还沾着晨露,恰似给这浓墨重彩的春日画卷,添了一笔清雅的留白。
茶碗沉浮黄河往
又是一年春草绿,袅袅茶香一城春。一种春味,回味悠长。若要读懂兰州春天的体温,定要寻一处河畔茶摊。黄河岸边三炮台的茶香味混着春天的香草味在空气中舒展,茶香氤氲中,羊皮筏子从眼前顺流而下,艄公的"花儿"调子混着涛声忽远忽近。对岸白塔山的轮廓在茶汤里微微荡漾,忽见风筝掠过百年铁桥的钢架,恍惚时空在此折叠——手捧三炮台的此刻,竟与百年前河畔品茗的兰州人共享着同一片春阳。
凭栏倚望寄春思
仲暮相交清明时,酣然春色寄情思。一丝春念,故土情深。夕阳将黄河水染成琥珀色时,真正的诗意才刚刚苏醒。黄河楼的光影秀将《四库全书》的墨迹泼洒在夜空,数字敦煌飞天在飞檐斗拱间翩跹。最隐秘的浪漫属于那些带着水溶纸花的人们——在“黄河母亲”雕塑旁的献花台,写满思念的素笺随着花瓣缓缓漂向河流深处,月光下宛如一群溯游的银鱼。
当最后一盏河灯顺着水流漂向远方,七里河的春日故事仍在继续。这里没有江南园林的雕琢,却带着黄河独有的旷达与温情——在风筝线与波浪合奏的旋律里,在盖碗茶腾起的热气中,在每一个与春天坦然相拥的兰州人的眉梢眼角,都写着西北之春最本真的模样。在七里河区我们一路向暖,感受那春和景明好时节,与草木同行,一起随风奔跑,一同自在踏青去吧!
记者:李绚 责编:祁华林 审核:王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