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依托深汕深度协作加速“融湾”步伐。图为汕头市区东海岸。刘泽汉 摄
粤东城际铁路桥梁飞架。受访者供图
从交通互联、产业协作到科创协同,“融湾”正在成为汕头高质量发展的最强音——自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汕头在省委“1+1+9”工作部署中扛起省域副中心城市担当,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为广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格局贡献汕头力量。
产业,是汕头“融湾”的主战场。汕头把“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写进发展基因,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串珠成链、集群成势;依托350公里时速的“高铁速度”,汕头更紧密更高效地承接大湾区创新资源与产业转移;深汕深度协作的“飞地经济”、跨区域“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模式落地,加速“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升级。
从首批经济特区到省域副中心城市,汕头的产业半径早已突破2204平方公里的陆域边界,与深圳乃至整个大湾区同频共振。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东风,汕头正依托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南方日报记者 余丹
产业链协作:由“承接”走向“共建”
近年来,深圳与汕头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开展产业协作,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和7个区级共建园区同步推进,围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布局延链补链强链,一个个创新项目落地开花。
走进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合作园区,正创堂(深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的高阻隔新材料项目,第一期1亿元投资已全部落地并投产。这家在深圳南山做研发的高新材料企业,整体把生产基地“搬”到濠江。
同样的故事在更多园区上演。深汕两地“总部+基地”模式,让“前店后厂”升级为“双城联动”。为护航更多企业在园区“安家”,深圳组建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会同汕头市工信局出台专项扶持措施,支持企业扩大投资、产值增长、降低用电成本、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创新投入、发展生产服务业新业态。
在产业端,汕头的“三新两特一大”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精准对接——
海上风电母港加速成型,粤东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吸引上海电气、金风科技等链主企业落户,齿轮箱、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是广东省首次引进的海上风电核心零部件项目,补齐广东风电产业链最稀缺的一环。
纺织服装产业则用两年半时间完成“四大工程”,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智能化纺织园区、展会展览中心、产业总部大厦拔地而起;汕头提出打造新质面料制造基地、国际纺织数贸基地、智能云仓中心、人才融创中心的新“四大工程”,以“新”动能助推纺织服装产业“老树开新花”。
玩具创意产业同样紧贴大湾区脉搏:奥飞、星辉等总部设在广州的头部企业将IP设计、算法研发留在湾区,把智能制造、检测认证、全球发货环节留在汕头澄海。同时,依托大湾区数字创意资源,汕头把“AI+玩具”写进产业新故事,全球玩具总部基地、玩具主题乐园同步推进,让“湾区设计+汕头智造+全球销售”闭环成型。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深汕协作目前已累计落地项目30余个、总投资超百亿元。一条从“湾区总部”到“汕头制造”的快车道雏形已现。
科技创新协同:从“跟跑”到“并跑”
在科技创新协同方面,汕头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创新平台载体——汕头科学城、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深汕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加速建设、串珠成链,让科技创新不再是“单打独斗”。
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园区投入使用,承担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20项,孵化企业拿下全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并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汕潮揭大型科研仪器共享平台上线后,609台套、价值3.5亿元的设备实现开发共享,使用次数已突破万次,科研资源跨市流动成为常态。
依托深汕深度协作机制,汕头把“产学研面对面”专场开进深圳,4场对接会累计签约深汕科技合作项目21项。“粤港有序结构材料的制备与应用联合实验室”获批,汕头现有“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总量列全省第三位。汕头科技企业的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771家,各项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在粤东西北地区名列前茅。
人才与资本在汕头与大湾区之间的流动同样火热——
“南澳科学会议”连续举办22场,累计迎来141位院士在内的上千名专家学者,青年科学家在深汕两地实验室之间穿梭成为日常场景,推动基础科学研究与产业需求融合。
汕头用心用情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为港澳青年来汕求学生活、就业创业提供空间和便利保障,三地青年联系密切,互动频繁,一起交朋友、谈理想、做公益、觅商机,寻合作。
数据显示,精细化工产业人才振兴计划已柔性引进17个领军团队,博士、硕士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到岗博士726人、硕士4358人,为产业升级提供持续动能;常态化开展产学研“面对面”活动,累计邀请全国161家高校院所294个团队与698家企业对接,促成合作项目150余项、计划投入研发资金3亿元;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86亿元,创历史新高……
这些成果,不仅提升了汕头自身的科技实力,更为融湾过程中与大湾区在产业对接、技术合作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筑牢了融湾创新的基石。从产业链互补到创新链共建,从飞地经济到同城生活,汕头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合作,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助力湾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