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第11批药品集采已启动,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4 18:07:00    

药品集采迎来新变化。在7月24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药品集采将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中选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近期,第11批药品集采工作已经启动,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原则,此次药品集采在报量、中选、质量保证等方面的规则将迎来新变化。

比如,在报量方面,医药机构可以选择报具体品牌的量,把自己认可、想用的品牌报上来;在中选方面,优化价差计算的“锚点”,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在质量保证方面,要求投标药品的生产线两年内不存在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形,实施对中选企业检查和产品抽检两个“全覆盖”,要求高于以往。

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还回应了医疗回扣、二次销售的“回流药”、线上线下药品价格不统一、医保基金监管等热点问题。

针对医疗回扣、“回流药”问题建立专门制度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施子海表示,一段时间以来,医药购销领域通过医疗回扣“带金销售”等问题多发频发,导致药品耗材价格被层层加码、价格虚高。

国家医保局建立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开展信用评价、分级处置。截至2024年底,各省份评定失信企业735家,其产品的挂网资格、集采资格受到不同程度制约,过去医药企业“标高价、招代理、高返点、高销量”的情况得到转变。

针对二次销售的“回流药”,国家医保局启用药品追溯码,打击收售“回流药”骗保的不法机构和不法分子。

国家医保局还对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实行“驾照式记分”,一旦发现相关人员在一家定点医药机构被暂停或终止医保支付资格,在其他定点医药机构也将被采取相应措施,处理信息全国共享,跨区域联动。

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左右

“十四五”期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左右,2024年度全国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13.27亿人。截至2024年底,医保统筹基金累计结余3.86万亿元。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滔介绍,目前,医保与医疗机构的结算按病种付费已基本实现全覆盖,2024年,基本医保基金支出2.98万亿元,患者个人负担同比下降5%左右。

李滔介绍,医保部门会向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提前预付1个月左右的医保基金;与定点医药机构的结算周期压缩到不超过20个工作日,部分地区实现“次日结”。截至目前,即时结算已覆盖全国91%的统筹地区、48.48万家定点医药机构,拨付金额5948亿元。

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045亿元

随着医保基金监管力度逐年加大,骗保手段也日益专业化、隐蔽化、团伙化。“十四五”期间,医保部门累计追回医保基金1045亿元。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黄华波介绍,国家医保局构建了“异常住院”“医保药品倒卖”“重点药品监测”等大数据分析模型,精准锁定违法违规行为。开展智能监管改革试点,帮助定点医药机构加强内控。今年以来,通过智能监管子系统拒付、追回医保基金3.3亿元。

长护险分担70%左右护理服务费用

目前,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参保群众近1.9亿人,累计筹集资金过千亿元,支出超过850亿元。49个试点城市探索形成了基本制度框架,积累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李滔表示,长护险聚焦解决最急需人群的最迫切需求,减轻失能人员家庭负担,为失能人员提供协助进食、沐浴、排泄照护等生活照料和留置导尿、压疮预防照护等医疗护理服务。按规定,基金分担70%左右的护理服务费用,“十四五”期间累计惠及超过200万失能群众,减轻群众护理服务费用负担超过500亿元。

督促线上线下价格不统一的药店进行整改

针对药品价格不统一的情况,施子海表示,目前,国家医保局已指导全国31个省份上线定点药店公开比价小程序,方便群众选择价格适宜的药店,引导平台挂网价格趋于合理。针对定点药店在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对医保和非医保结算方式定价不同问题,已督促近20万家定点药店完成整改。

此外,国家医保局规范2.7万余个药品品规的价格,启动同通用名、同厂牌、同规格“三同”注射剂价格治理,处置因包装数量等形成的不公平价格问题,并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编辑 白爽 校对 张彦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