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黄海之滨,烟台高新区风光旖旎的海岸线上,正上演着一场生命科学的创新革命。
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创新微球制剂、全国首个在美国FDA获批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新药、全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治疗抑郁症的1类创新药……这些全球和全国“首个”都来自烟台高新区绿叶制药。
绿叶制药工作人员开展药品研发工作。
这些带着“首创”标签的亮眼成绩单,也让绿叶制药站上了新起点。成立31年来,绿叶制药在创新与国际化道路上不断发新枝、展新叶,特别是2021年以来,共有13款创新药品获批上市,在全球生命科学版图上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重磅新药“扎堆”诞生,人们不禁好奇,为什么是绿叶?
一年间6款新药密集获批
5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内的绿叶制药研发中心。在研发中心一楼展厅,一款款创新药品被精心摆放在透明玻璃展示柜里。对这些药品,绿叶创新研究院(烟台)副院长、CMC研究中心副总裁张雪梅博士如数家珍。
一款直径3.5厘米、类似微型“膏药”的圆形贴片产品吸引了记者注意。“这是公司自主研发的利斯的明透皮贴剂,主要用于治疗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这款贴剂使用方便,从每天一贴的单日贴,到每周两贴的多日贴,可以持续平稳释药,降低副作用。”张雪梅介绍,利斯的明透皮贴剂(2次/w)已在中国、日本、欧洲多国获批上市,惠及广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群体。
作为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制药公司,绿叶制药主要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代谢等疾病领域。多年持续创新之下,公司迎来收获期,自2021年以来,已成功实现13款新药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获批上市,仅2024年,就有6款新药密集获批。这样的上市速度,放在全球医药界也是少见。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治疗领域,绿叶可谓成绩斐然。2024年,继Rykindo®之后,又一款长效缓释制剂ERZOFRI®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在国内,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创新微球制剂金悠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长效针剂美比瑞®获批上市。包括此前获批的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若欣林®等创新产品,进一步强化了绿叶制药CNS产品组合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
在肿瘤治疗领域,绿叶拥有多款明星产品。全球唯一获批上市的戈舍瑞林长效微球制剂百拓维®、1997年以来唯一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新化学实体赞必佳®、治疗骨巨细胞瘤的地舒单抗注射液博洛加®以及具有高技术壁垒的国产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米美欣®等产品,为临床治疗带去更多优质选择。
这些新药的获批,是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进一步提升了“创新好药 烟台制造”的影响力和品牌形象。
高能级平台激发创新裂变
在制剂研究中心,研发人员正在进行长效微球制剂的稳定性评估;在非临床研究部,研发人员针对多项在研药物进行靶点验证,加速药物开发……眼下,绿叶制药研发中心各实验室皆是一片忙而有序的景象,创新在这里是每个人的日常工作。
持续的研发创新,是医药企业前进的动力源泉,也是绿叶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法宝。
“自成立以来,绿叶制药就把研发作为长期发展的驱动力,每年将超过10%的营业收入投入研发创新,平均每年的研发投入达到15亿元。”张雪梅说,这样的投入力度,为绿叶在研发策略、创新体系、工艺设备和工艺系统的设计开发、商业化生产、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等方面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研发体系建设方面,绿叶制药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设有研发中心,通过全球研发体系,整合全球研发资源,为临床提供有独特价值的产品。目前,公司在全球拥有近800名专业研发人员,其中,博士占比近15%,硕士占比50%以上。
坐落于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内的绿叶制药研发中心是公司的研发总部,拥有2.5万平方米的研发空间,研发相关设备原值近8亿元。聚焦“新型制剂”“生物抗体”“新分子实体”三大研发技术平台,中心在多项关键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在微球、脂质体、透皮释药等先进药物递送技术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绿叶制药还在长效和靶向制剂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成功组建先进药物递释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瞄准国际新药创制前沿,围绕重大疾病临床治疗需求,在国际缓控释及长效制剂发展领域,突破了载药微球、微晶、脂质体等核心技术,成功建立了国际领先的技术平台及产业化创新基地。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拥有国内授权专利275件、国外授权专利580件。
微球技术从追赶到领跑全球
一直以来,绿叶制药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临床需求为核心的研发策略,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优质的创新药物。“一方面,深耕高端剂型,在‘成熟赛道’上持续发力;另一方面,提升创新成色,致力于实现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源头创新。”绿叶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田京伟博士说。
当国际药企已在微球领域深耕20年时,绿叶制药毅然押注这一“卡脖子”赛道。“作为一种高端制剂,注射微球工艺复杂、产业化难度大、技术壁垒高,之前主要被几家跨国企业掌握。”张雪梅介绍,2010年,绿叶开始组建人才队伍,针对长效微球制剂领域展开技术攻关。如今,公司长效缓控释微球制剂平台拥有全球先进和全面的产品管线,全球共批准17种微球产品,2021年以来,仅绿叶就有4款创新微球产品上市,独揽全球榜单。聚焦更为先进的2代微球工艺,绿叶制药目前完成了工艺开发,新的生产线也已建设完成,正在进行上市报批工作。
从改良性创新到源头创新,绿叶正在开启一段全新征程。“针对新分子实体领域,我们重点投入精力、资金,争取从源头创新上实现更多突破。公司拥有丰富的在研产品管线,其中4个1类新药进入早期临床,2个1类新药进入关键临床。”张雪梅介绍。
绿叶围绕中枢神经系统(CNS)和肿瘤两大核心治疗领域,布局了多款具有潜力的在研产品。1类创新药LY03021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批准开展临床试验。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LY03020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许可开展临床试验,拟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这些在研产品的顺利推进,为公司未来发展储备了强大动力。
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赵秀萍 孙俊杰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杨云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