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为国际劳动妇女节。有不少女性正在被健康问题困扰,特别是在肿瘤领域,卵巢癌、宫颈癌等是女性常见肿瘤,其中卵巢癌又因高复发率、低生存率被称为“妇癌之王”。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潘凌亚教授指出,目前我国卵巢癌治疗已构建起“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全程管理模式,众多患者通过规范化治疗,回归家庭与社会。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卵巢癌新增病例6.11万人,死亡病例3.26万人。由于卵巢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发生误诊,长期以来,许多患者面临“三个70%”困境:70%的卵巢癌患者发现即晚期,70%的患者会在初次治疗后两三年内复发,70%的患者生存期不足5年。在“看见她力量女性公益讲坛·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之抗癌公开课”上,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吴鸣教授介绍,复发是卵巢癌治疗中无法回避的难题,高达70%-80%的卵巢癌患者会遭受复发困扰,“这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也极大地降低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从患者确诊开始,医生就会对其进行全程管理,从早期的手术治疗,到后续的化疗、维持治疗,乃至复发后的再次治疗,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由于早期诊断困难、复发率高,卵巢癌患者整体预后情况不容乐观,也承受着沉重的疾病与精神负担,潘凌亚教授指出:“如今,我国卵巢癌治疗已构建起‘手术+化疗+维持治疗’的全程管理模式,以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为代表的维持治疗方案,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期待更多患者能够借助创新疗法,通过规范化治疗,回归家庭与社会。”
与此同时,卵巢癌等妇科肿瘤已迈入慢病化管理的新阶段,互联网科技助推并加速重构了医患连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瘤科主任医师申震教授介绍,基于中科大研发的慢病管理大数据平台,医院构建了覆盖全病程的智慧医疗生态。尤其是在卵巢癌的“维持治疗”管理中,通过大数据平台,让医生及早发现疾病问题,实现对患者的精准追踪,让人工智能成为有温度的患者管理工具,让精准医学的进步,转化为女性妇瘤患者拥抱新生命的“她力量”。
新京报记者 张秀兰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