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美术报 俞越
作为第二届亚洲文明周活动的重要板块,5月10日,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承办,西泠印社支持的“丝路文明”美术联展暨中日韩高校美术交流展·“一带一路”国家图形印展在浙江大学西溪美术馆开幕。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以“文明交融,一带一路”的主旨精神为线索,分为中日韩高校书画篆刻交流展和“一带一路”国家图形印展两部分。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共计七所高校的师生以及西泠印社征集的世界图文印作者共同参与了本次展览的创作。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宣布展览开幕,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陈凯旋,韩国国立釜山大学教授李旻汉,西泠印社党委委员、社委会副主任邵建华,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先后致辞,浙大艺术与考古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林如宣读日本大东文化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的贺信。开幕式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陈虹主持。
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宣布展览开幕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陈凯旋致辞
韩国国立釜山大学教授李旻汉致辞
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美术系副主任林如宣读日本大东文化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贺信
西泠印社党委委员、社委会副主任邵建华致辞
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致辞
浙江大学相关领导、师生代表,来自韩国高校的10余位外籍师生作者,以及西泠印社、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报等单位的嘉宾出席开幕式,共同见证这一场跨越国度的艺术盛典。
此次展览分为两个板块,围绕着“同愿同行 交融和合”的主旨精神,增进浙江大学与东亚各国、中国香港地区高等院校美术专业之间的交流,与高水平专业团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动,共同助力新时代传统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中日韩高校书画篆刻交流展”展出浙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日本四国大学、韩国国立釜山大学、韩国圆光大学、韩国京畿大学等七所高校美术专业师生创作的作品,涵盖传统书法、水墨丹青、金石篆刻、西洋绘画几大门类,既有对经典的致敬,亦不乏以现代视角重构传统笔墨的实验创新之作。
此次展览中,三国高校美术专业师生以刀笔为舟,在宣纸、画布与印石间以共同的审美基因架起跨越国界的文化桥梁,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触摸文化根脉,在互鉴共融中书写东亚文明的独特篇章。
“中日韩高校书画篆刻交流展”展览现场
“一带一路”国家图形印展呈现西泠印社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名或象征国家的图形为主题的篆刻作品,以各异域文字作为载体引入中华民族古老的印章篆刻艺术而不失其中华审美元素;将异域美术中最典型的图形徽记、标识纹饰,以中国古代篆刻的技法和金石审美意趣加以再现和表现。世界印章史视野下的彰显独特东方美学含义的“图形印”,可以构成跨时代、跨区域、新容量的篆刻艺术新类型,展现出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的突破路径。
周江洪表示,此次展览的举办不仅是中外七校艺术成果的展示,更期待其能够成为亚洲高校在艺术、人文、考古等多个领域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契机,为推动亚洲文明交融互鉴进一步贡献力量。
李旻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展览中中日韩三国作者的书法作品,各具特色,各有味道,此次同台展出,特别有意义。希望能推出更多这样的展览,让更多人了解东方艺术。
当天下午,还举办座谈会。中外来宾们以艺术为舟楫,以书画篆刻艺术搭建起精神桥梁,共同营造着不同艺术之间交流互鉴的热切氛围,展现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亚洲文明精神。
展览将持续至5月19日。
——部分作品欣赏——
中日韩高校书画篆刻交流展
特邀:陈振濂 “亚洲文明周美术联展”题贺
浙江大学师生合作(林如、李雨欣、朱钰瑾、刘志远、张洛梓等) 丝路霜蹄
浙江大学师生合作 (林如、边源、詹科霆、赵婧、马明源等)帛道长歌
浙江大学 池长庆 南山杂咏
浙江大学 马楠 仙乐飘飘
香港中文大学 周晋 巴米扬山谷
日本大东文化大学 河内君平 有孚比之无咎
日本四国大学 太田仙鸠 杉村邦彥先生の言葉
韩国国立釜山大学 李旻汉 像石头一样躺下
韩国圆光大学 韩小尹 般若心经
韩国京畿大学 李宰雨 “州牧邦人”联
“一带一路”国家图形印展
谢吉昌 韩国
王祖龙 厄瓜多尔
王哲 埃及
张红坤 波斯
刘开任 新西兰
张宝璐 塞内加尔
苗延明 蒙古
毛晨扬 法国
秦良静 中国
吴培勤 中国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