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相丽眉
5月16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获得的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盛世江南——传统工艺创新作品展”巡展首站在成都拉开帷幕。
随后,在川浙走亲交流展演中上演了川浙两地的精彩节目。浙江戏剧曲牌创作作品器乐《新马灯调》、歌曲《新·拔兰花》、温州鼓词《薛仁贵探叔》》与四川长绸舞《天女散花》、川剧器乐演奏《古韵锣声》、金钱板《张飞买锅盔》等非遗展演穿插进行,两地传承人同台献艺以“唱腔对话”演绎文化共生,以创新元素加强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以工艺为笔,绘就古今对话长卷
盛世江南——传统工艺创新作品展是202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将在全国6个地市进行巡展。在成都落地的巡展首展,由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联合主办,共计展出68件(组)丝织刺绣、陶瓷、雕刻、竹编等精品力作,全景式展现江南文化的历史厚度与创新活力。
展览以“盛世”与“江南”为核心,分“东南胜事”“江南乐土”“丝连天下”三大板块,串联起吴越文化的历史脉络与时代价值。从吴越国“保境安民”的治世智慧,到文人雅趣与市井生活交织的江南图景,再到丝绸、青瓷、茶叶等贸易交流成为连接中外的文明互鉴,具有丰厚江南意象的展品成为了古今精神对话的载体。
本次巡展展品中,龙泉青瓷烧制技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等陶瓷器展品占6成,生动展示了陶瓷工艺的材料美学与功能创新。
髹漆器、竹木石雕、丝织印染亦是江南传统工艺的特色和典范,将江南工艺典雅秀丽、精巧细致的艺术风格凝于作品之中,更有双经纱编织、玉米皮娃娃等国外展品相映成趣。
以学术对话,推动展览实践与理念共振
下午,传统工艺创新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进行,浙川学者围绕“基于时代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发展”展开互动讨论。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任(馆长)郭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党支部副书记、副主任蔡坤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其全,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四川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谢亚平,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教授周炯焱,浙江省非遗记录工程导师工作室领头人、研究馆员许林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陈列展委员会秘书长、副研究馆员管晓锐,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综合办公室主任、研究馆员黄欢围绕展览主题发表各自观点,同时针对当下的传统工艺发展和创新建言献策,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以蜀为起点,铺展文化传承新图景
川浙两地,一处巴蜀沃土,一方诗意江南,虽相隔千里,却因使命与情怀让彼此相连。浙江与四川同属非遗大省,成都站不仅是该展览巡展行程的“首秀”,更是巴蜀文化和浙风古韵交流发展、东西交流文化互鉴的有益尝试,当吴越雅韵邂逅巴蜀风情,当传统工艺对话现代生活,文化的生命力便在交流中得以延续。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3日,让蜀地人民近距离感受浙江传统工艺的巧夺天工和江南美学意象,让江南水韵在流动中焕发新活力。
未来,展览还将赴丽水、衢州、金华、宁波、广州等地巡展,形成“以展促传、以展促融”的全国性展览品牌IP,让历史照亮未来,让技艺温暖人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