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出口依然实现了6.9%的增长,出口的增长动力有哪些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在4月1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出口增长动力可以从需求、创新和竞争力等几个方面来看。(看直播>>)
吕大良介绍,一季度,全球制造业PMI均值是49.9%,高于去年四季度,也高于去年同期。其中,亚洲、非洲3月份的制造业均在扩张期间。海关数据显示,我国对上述地区出口分别增长7.8%、12.5%,增速均高于整体。欧盟和英国的消费支出环比增加,消费者信心指数也相对稳定,推动了上述市场对我产品的需求。一季度,我国对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实现了增长。
国内产业创新方面,中国的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动能强劲。吕大良举例,我国的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连续4年保持增长势头,一季度继续增长10.8%;专用装备出口连续9年增长,一季度增长16.2%。我国的新能源产品继续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季度,风力发电机组、锂电池、电动汽车等出口分别增长43.2%、18.8%和8.2%。
吕大良指出,广大外贸经营主体快速响应全球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一些传统产业凭借着配套齐全、转型升级快、经营灵活的优势,也不断推出“新品”“潮品”“爆品”,推动竞争力“焕新”。
“像玩具、服装等行业通过小订单、多批次快速反应的‘小单快反’模式,将交货的周期从原来的一个月,大幅压缩到一周以内,显著提升了国际竞争力。在消费品领域,国货、潮品也是不断出现在世界各地,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一季度,我国对欧盟出口的体育用品,对东南亚出口的化妆品都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吕大良说。
南方+记者 赵晓娜 吴彬彬 段江含 刘长欣
【作者】 赵晓娜;吴彬彬;段江含;刘长欣
国是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