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邮热”何以持续升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14:56:00    

江苏“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系列报道

编者按: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回首这5年,江苏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在产业升级、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屡创佳绩,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夯实了基础。

为深入挖掘高质量发展的“江苏实践”“江苏经验”,即日起,本报特别推出江苏“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巡礼系列报道,深入县域、企业、园区等发展一线,通过记者的镜头与笔触,全景展现江苏在“十四五”期间的奋进历程,共同展望“十五五”新征程,书写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在江苏高邮,一场文旅热潮正在悄然兴起。“双黄蛋的日落”“在高邮生活可真幸福啊”“知道高邮是因为咸鸭蛋,来了高邮才知道,可远远不止是咸鸭蛋”,这些评论不仅是网红大V们对高邮最真诚的评价,更激起无数游客心中的共鸣。2024年,该市主要景区接待游客907.3万人次,同比增长13.72%;接待过夜游客120.9万人次,同比增长25.14%,势头强劲。去年10月,该市获评中国旅游协会颁发的中国“2024旅游目的地”荣誉称号。今年2月,文旅部下属的中国旅游研究院与马蜂窝联合发布的《中国魅力小城旅游研究报告》中,高邮荣登江苏5家入选城市榜首。“只有把最火爆的项目招引进来,把最亮眼的东西挖掘出来,把最精华的文化传承下来,才能快速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民建扬州市委会主委、高邮市副市长周启泉道出了“火热”背后的缘由。

产业向新,“融”出发展新动能

龙虬庄遗址、盂城驿、镇国寺塔等具有极高价值的历史遗存,共同承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明脉络;高邮湖、京杭大运河、明清运河故道等河湖风光交相辉映,共同铺就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绚烂底色;邮驿文化、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美食文化等多元文化相互交融,共同孕育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的独特气质……最大的特色是文化,最美的底色是生态,高邮文旅资源可谓丰厚。

如何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当前,国内文旅融合正呈现多维度转型升级的态势。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打造,对县域文旅市场的发展尤为重要。”高邮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端武斌说,近年来,高邮围绕本地的人文景观、自然风貌、历史遗存、民俗风情等多方面元素,打造了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

活化利用文化遗存,让城市发展的文化根基筑得更牢。高邮先后实施侵华日军投降处旧址、盂城驿、文游台、界首陈西楼茶干作坊旧址、临泽车家大院等保护修缮工程以及大运河里运河故道高邮段(中段)保护展示工程等重大项目,一批老文物重现生机。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如今,高邮已有卸甲“送亲奶奶”习俗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名录,界首陈西楼茶干非遗工坊上榜首批省级非遗工坊,非遗进运河·盂城驿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入选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立足好山好水的自然禀赋,高邮全市创成国家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6个,国家旅游休闲街区1个、省级夜间文旅集聚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菱塘回族乡、界首镇、临泽镇等多处乡村旅游景点入选全国旅游精品线路。

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数据成为最佳证明:高邮文化产业总营收从2019年的19.6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49亿元,增幅达178%。接待游客量也从2022年的677.9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907.31万人次,增幅达34%。

放眼当下,迎着数字浪潮,高邮文旅的焕新之路仍在继续。盂城驿历史文化街区用光影、特效、跨媒介艺术手段打造明清运河故道现代美学空间;文游台景区加大旅游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使用力度,增加多媒体戏剧、沉浸式体验、数字人、元宇宙及数字藏品等产品;实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保护,新技术、新手段正拓展文博场馆有限的展陈空间……

随着文旅产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度假旅行不再是简单的“景区+酒店”,更要有故事和情感附加值的文旅体验。高邮也将锚定旅游目的地品牌航向,进一步做深文旅融合文章,加强文化遗产利用,让“老”文物“活”起来;强化名人文化塑造,让“名人”效应“火”起来;突出美食文化引流,将游客“请”进来“尝”美味。包括叠加史前文化,精心谋划“我在龙虬庄考古”系列亲子游、研学游产品;开展“山抹微云君”秦少游、“可爱的老头”汪曾祺等名人文化“圈粉”行动;打造高邮早茶、高邮湖水产、汪曾祺故乡美食等本地标志性美食。

项目上新,“卷”出场景新高度

春日的清水潭旅游度假区,游客络绎不绝。近些年,景区在道路、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驿心水乐园、温泉等项目相继建成开放,游客体验感、获得感大幅提升。目前,景区已创成扬州市旅游度假区、省级湿地公园、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加快项目建设,助推景区提档升级,变化不止于此。驿都文体公园酒店已竣工并投入运营;滨湖移步易景生态长廊项目温泉酒店板块装修已完成,预计今年运营;神居山汉林龙茶业博览园项目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汉林小院已投入运营;高邮大梦想城亲子游乐园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部分区域已投入运营。眼下,高邮文旅项目上新的热度不减,不仅丰富了县域旅游场景,更解锁着多元化的出游体验。仅2024年,高邮投资亿元以上的文旅项目就有8个,总投资额超35亿元。

“要实现文旅产业成为高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要增长极这一目标,必须打造承载能力强、有核心吸引力、真正打得响的旅游品牌和旅游景区。”端武斌透露,接下来,高邮将围绕明清运河故道文化公园、运河·盂城驿街区、清水潭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共同推动高邮文旅事业再上新台阶。其中,明清运河故道文化公园将重点推进高邮市大运河国家步道建设项目,配套骑行驿站、停车场、厕所等设施,策划最美夕阳、湖边听涛、湖上灯光秀等项目,开发游艇、帆船等水上项目,延长游客逗留时间;盂城驿外围将尝试设置与邮驿文化相关的骑马、坐轿、官员出巡等表演类和体验类产品,丰富景区内容;清水潭旅游度假区将围绕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标准,整合相关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完善旅游配套(充电桩),争创国家4A级景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

与此同时,高邮还将进一步聚焦项目招引,致力打造“一鸣惊人”产品,将制定发布《高邮文旅项目招商目录》,将文旅项目招商纳入重点部门、乡镇全年招商计划;加大国内知名文旅企业招引力度,开发沉浸式互动演艺、西堤夜游亮化等项目,真正让高邮湖、清水潭的水“热”起来。

品牌出新,“圈”出长红新热度

在“高邮文旅”抖音官方号上,246条视频内容,累计播放量4020.88万,累计获赞140.4万;小红书上,截至2025年3月,单独搜索高邮美食词条共计635万篇笔记,高邮旅游攻略一日游共计368万篇笔记,高邮景点推荐共计205万篇笔记。网络上的一次次热搜,正让高邮被更多人看见。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抓住游客眼、拢住游客心、留住游客情是关键。近年来,高邮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打出了文旅品牌提档升级的组合拳。勤修内功,文游台景区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珠湖小圳景区创成国家3A级旅游景区,高邮市获得中国旅游协会颁发的“中国旅游目的地”、中国魅力小城荣誉。高邮还精心策划推出诸如“湖上花海文化旅游季”“好事成双七夕音乐会”等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主题活动,既展示了本地特色文化,又增加了游客的参与度。精准营销,由“关门”推介变为“推门”行动。去年,高邮将文旅宣传带进校园、商场,走进地铁、高铁。在南京鸡鸣寺地铁站举行“‘驿’路繁花,春至高邮”品牌列车发车仪式,两列地铁4号线定制列车带领南京游客“一秒走进高邮的春天”。同年3月,高邮首次迎来从河南、陕西两省来邮踏青赏花的旅游包车高铁专列,300名旅客直达高邮旅游目的地。

“文旅事业的发展既要有以‘广大’之志谋全局的广阔视野,更需用‘精微’之功绘好文旅融合的工笔画卷。”在端武斌心中,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高邮不仅要“有声有色”,更要“有滋有味”,让“出圈”更为长久。一方面,要通过 “圈人”融入区域旅游线路。将高邮特色旅游资源融入扬州2日以上旅游线路;将“春赏花、夏清凉、秋斑斓、冬暖心”作为宣传推介重点,投放重点城市与特定人群;以文旅品牌IP系列化开发,打造吃住行游购娱的“驿路畅游”线上小程序,实现美食、出行、住宿、消费等场景“一键直达”。另一方面,继续通过“圈粉”打造内容爆款矩阵。利用直播、抖音、微短剧等新途径和新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推出“非遗‘邮’花样”“文物真‘邮’趣”“来高邮的99个理由”等系列短视频、微纪录片和城市宣传片,实现流量的聚集裂变。再者,还要通过“圈心”深化情感共鸣体验。以“主客共享”理念构建沉浸式服务场景,建立“游客体验官”制度,邀请达人游客参与线路设计、活动策划,实现旅游服务“零距离”迭代;开发“邮驿时光”明信片、“运河故事”文创盲盒等可带走的情感载体,让游客从“打卡过客”转变为“口碑传播者”,实现旅游满意度与复游率双提升,构建“产品—消费—资本”闭环,最终实现旅游收入倍增与品牌价值转化。

江苏经济报记者 洪姝翌

通讯员 史洪营

相关文章